原文日期:2025年6月2日
昨天,理事李柏翰帶著我們的旗子,來到泰國參與2025年的曼谷同志遊行(Bangkok Pride )。
站在彩虹隊伍與人潮之中,我們一面見證這場東南亞最盛大的性別平權盛事,一面也不禁想問:誰在這裡?誰缺席?誰被看見?誰仍被邊緣?
曼谷同志遊行的歷史軌跡
泰國長期被視為對性別多元友善的社會,但LGBTQ+運動的進程並不總是順利。自1999 年清邁的第一場同志遊行起,到2009年因保守勢力抗議而被迫取消,遊行曾一度中斷。直到2022年 “Naruemit Pride” 重返曼谷街頭,才真正開啟了當代泰國同志運動的新篇章。
2025:亞洲最大Pride?
今年的曼谷Pride遊行以 “LOVE PRIDE ♡ PARADE” 為名,宣稱為亞洲規模最大的同志遊行,六公里的隊伍跨越曼谷心臟地帶——從國家體育場到Central World,聲勢浩大。
遊行設計也別出心裁,分為五個主題分隊,各有顏色與訴求:
愛與婚姻平等
自我之愛(Self-love)
與環境的連結(queer ecology)
藝術與文化
醫療公平與健康平權
這樣的編排帶出「可見的多元」,但也讓人思索:在視覺統整與品牌設計背後,是否有些聲音依舊被壓縮或邊緣化?
與台灣相望,感受差異與刺激
若以我們熟悉的台北同志大遊行為座標,曼谷Pride呈現出一個截然不同的性別地景:這裡有更多性別氣質的複雜展現,不只是順性別男同志或中性形象的酷兒女性,更有大量來自泰國本地文化脈絡的katoey(跨性別女性)、不拘傳統性別框架的裝扮與身體呈現,穿梭其中、張揚自信,讓人目不暇給,也深受啟發。
同時,我們也見到了許多在台灣較少看見的隊伍與象徵——包括聯合國旗幟、歐盟與多國駐泰大使館代表團,甚至來自中國的同志團體都公開舉牌參與,形成一種奇妙的跨國酷兒政治現場。
在異地遇見熟悉的你們,好開心
更令人感動的是,我們在隊伍中也遇到來自台灣的 #同光教會,以及許多來此參與的台灣旅人。大家在異地重逢的瞬間,帶著熟悉又感性的眼神和笑容,在「驕傲」這個詞之外,開展出一種跨境的連結與團結。
邊緣與缺席:誰沒在這裡?
一直以來,#SWING 作為長期倡議性工作者與愛滋感染者人權的組織,始終是運動現場不可忽視的重要身影,讓我們深感敬佩。今年雖然錯過了她們的隊伍(但有收到小旗子),讓人不禁思索:在同志運動過多注重「婚姻平權」和「驕傲做自己」等主流論述時,會不會讓性權運動悄然被邊緣化?過於個人主義式的需求,對於勞動權益的倡議行動會不會造成什麼影響?我們會持續關注,也期待未來再次與她們並肩同行。
愛滋感染者、BDSM實踐者、貧困酷兒、非都會區移工與性別少數,有的在場、但低調;有的發文宣、但沒話語權;有的,或許根本不在場。
他們不是企業品牌能輕鬆援引的代言人,也不是符合主流媒體想像的「同志樣貌」,但卻是這場運動中最需要被保障與理解的人群。
我們的好奇:同志運動會走到哪?
同志平權的進步,不該以他者的沉默為代價。曼谷同志遊行確實壯觀且重要,但若我們只看見舞台中央的標語、政治人物與偶像明星的承諾,可能就忽略了長期在邊緣、不夠光鮮的酷兒,我們可能只參與了一場嘉年華。
Pride,不應只關於「誰能愛誰」,也該問:誰能活得有尊嚴?誰能享有完整的人身自由和安全?誰能安心工作?誰能就醫、能住家、有未來?帶著行動者的敏銳來到這裡,關心的是實踐中的複雜與未竟,為了持續提問、連結、彼此看見。
期待未來的Pride,能看見更多元的隊伍、不那麼整齊的身體(隊伍中似乎只有看見 #聽語障同志、#神經多樣性團體)、也不那麼容易被愛的群體——在這裡獲得位置與聲音。
同志運動,不只是誰能結婚、誰最妖豔美麗,而是誰能被尊重活著,誰能說出自己的故事。
#曼谷同志遊行#BangkokPride2025#性勞推出任務#邊緣中的邊緣也要驕傲#台泰酷兒連線
6月2日是國際性工作者日,在這個屬於性工作者的日子裡,我們邀請你一起把關注變成力量。將資源投入法律與健康諮詢、勞動權益教育,以及改變政策的倡議工作。
性勞動權益路上,我們需要你。
支持協會:https://sexworkertw.oen.tw/
加入志工:https://volunteer.510.org.tw/opportunity/3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