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行短講】2024跨性別遊行

2024年10月25日是第六屆的跨性別遊行,性勞推想跟大家分享在今年女學會的發表,蔣書弘理事以〈性別與工作雙重否定的存在-跨性別性工作者的職業處境〉指出不受待見的性別身份與不合法的工作型態交織出跨性別性工作者更弱勢的職業處境。

每一個跨性別主體對身體打造也有不同期待和做法,有的人想透過手術改變生理特徵,有的人希望以荷爾蒙治療達成身體線條、脂肪分布的調整;也有些人因為經濟、身體狀況各種考量,選擇透過外表、服裝及造型作為跨越性別分界的改變。

總的來說,跨性別是一把大傘,包含各式各樣以認同、外在/內在身體打造來對抗男女二分性別框架的主體。

跨性別群體的異質性高,我們無法、也不應該僅以同一套制度去思考其職場困境,反而應該思考:為什麼在職場/生活必須確認一個人的生理性別?性別和工作能力有直接的連結嗎?為什麼有那麼多的服裝、顏色、空間甚至職位的選擇,會受到性別氣質的影響?

在性工作這樣的職場中,我們經常能看見媒體獵奇的報導(例如刻意描述性別氣質或是描述為刻意矇騙身份等)這都一再加深社會上對跨性別性工作者的污名和歧視。而這些污名和歧視,加上性工作不合法的處境,壓迫跨性別性工作者成為更弱勢的群體。在工作上被施暴時也不敢聲張,擔心受到執法人員另一種形式的歧視和暴力對待。

對男性性消費者而言,也會將另一套對跨性別者的偏見帶入消費行為中,加劇性消費過程中跨性別工作者的風險。(例如可以無套、可接受更開放的行為等)對男性消費者而言,不同於消費順女工作者,與跨女工作者進行性交易或是性行為,也會有需要自我隱藏的部分;同時對雙方產生具有程度不一的風險。

除了交織否定的工作者處境外,根據訪談受訪者經驗,在性工作型態多元的現在,其實也有部分是跨性別身份帶給工作者具有優勢的職業處境,包括「魚(競爭者)少機會多,努力比較容易被看見」以及分眾市場帶給跨女工作者較大空間能展現主體能動性,在交易過程中更具談判資本。也能建立於順性別女性工作者的姐妹情誼,共同創造較好之收入條件。

受到二次元及動漫影響,日本文化帶來更多能描述跨性別樣態的詞彙,男娘、藥娘、雌墮等等,某方面能顛覆原有台灣社會長年對「第三性」的標籤。我們回頭看何謂三性?是否等於跨性別性產業勞動者?要如何能解決性別及工作雙重否定的狀態?

解決困境不應該只從救援論述著手,要看見跨性別工作者的異質性,無論是對身體打造的異質性或是工作模式上的異質性。此外,國家法律不應該限制手術為變更性別之必要條件,落實性別自決,透過法律約束歧視言論及各種形式的暴力。

最後性工作應該要除罰/罪化,才能減少跨性別性工作者的職業為難以及其他因為工作不合法帶來更具風險的後續發展。

🏳️‍⚧️

2024跨性別遊行活動資訊

📍 地點:𝟮𝟮𝟴和平公園露天音樂台(起點、終點都在這裡)

⏰集合時間:𝟮𝟬𝟮𝟰/𝟭𝟬/𝟮𝟱(五) 𝟭𝟴:𝟯𝟬

(𝟭𝟵:𝟬𝟬舞台節目開始、𝟏𝟗:𝟑𝟎開始遊行)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備註:

1. #性勞推 會全程參與跨性別遊行,歡迎來跟我們打招呼👋

2. 性勞推蔣書弘理事也是今年主舞台的共同主持人❤️

#跨性別遊行

#2024第6屆台灣跨性別遊行

#跨跨樂樂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