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酒場演變與情慾地景:性勞推高雄系列活動筆記

  2025年9月性勞推在高雄舉辦了三場活動:一場法律講座,一場酒場文化的歷史討論,以及一次鹽埕情慾地景走讀。表面上這三場主題看似分散——從刑法裡的「猥褻」,到百年來的飲酒文化,再到一個城市街區的隱秘歷史。但實際走完卻深刻感受到,這些主題共同指向一件事:性與情慾,從來不該是社會的邊緣,而是理解制度、權力與城市發展的核心入口。

一、法律中的「猥褻」

(感謝本會蔡曜宇律師主講)

  我們從最抽象的層面開始:法律。講座聚焦於「猥褻」在台灣刑法中的不同面向。這個字眼看似簡單,卻在不同脈絡中有著截然不同的意涵:

•在「妨害風化」的條文裡,它保護的是抽象的社會秩序與善良風俗。

•在性自主的規範裡,它指涉的是任何違反他人意願且與性相關的行為。

•在性交易法條裡,它又成了對「半套」服務的技術性分類。

  這也提醒我們:法律語言並非中立,它隨著立法與司法解釋而流動。對性工作者而言,這種模糊性製造了雙重困境——既被歸類在風化脈絡中承受污名,又在性交易規範裡被機械化地拆解,欠缺真正以權利為核心的討論。倡議的起點,正是揭露這些語言如何規訓我們的身體與工作。

二、酒場文化的演變

(感謝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飲食文化暨餐飲創新研究所碩士尤培丞主講)

  接著,我們把視野放進城市歷史。高雄的酒場文化,從日治時期的酒樓、美軍時代的美式酒吧,到1990年代的茶坊與今日的餐酒館,呈現了一條清晰的演進軸線。

  這段歷史讓我們看到:

•夜生活空間是城市政治與經濟的映照,它們隨著殖民統治、美軍駐紮、經濟起飛而轉換面貌。

•語言與名稱本身就是治理工具,從「酒樓」到「茶室」、「酒家」,再到「餐酒館」,每一次改名都隱含了污名管理與形象工程。

•社群與空間關係不斷變動,有時集中於某個街區,有時分散各處;有時服務外國軍人,有時回到在地市場。

  我們從中看到一個關鍵的角度:理解性產業,不能只看單一時刻,而要放回更長的城市史脈絡。產業不是靜止的,而是在政策、文化與經濟壓力中持續轉型。

三、鹽埕的情慾地景

(感謝打狗文史再興會社陳坤毅理事主講)

  最後,我們實地走進鹽埕,去讀它的影子。這裡曾是高雄最重要的情慾地景:殖民政府規劃的遊廓、戰後的「市府後」紅燈區、美軍酒吧街、本地同志的聚點與影城,直到 2000 年代被都市更新「美化」而抹除。

  在日治時期,殖民政府將旗津的娼樓整批搬遷,填海造陸,在鹽埕打造出遊廓。它以牆、綠帶與格狀街道,隔絕並管理「貸座敷」與妓樓,形成一個規訓化的情慾空間。這裡的性工作者多為日本人與韓國人,主要服務殖民官員與商人;本地漁民消費者卻屢屢遭到歧視,甚至曾因不滿待遇而集體發起「不買聯盟」,迫使業者妥協。

  戰後,日本與韓國籍工作者撤離,遊廓漸漸瓦解,原址後來被改建成學校。但新的紅燈區很快在市府後方興起。這裡是違建迷宮般的「市府後」,不再有殖民時期的整齊與隔離,而是高度活躍的地下生態。與此同時,美軍進駐鹽埕,七賢三路形成專為美國水手設計的酒吧街,搖滾樂與洋酒在此流動。

  這些場所並不單一,而是依社會階層分化:勞工去市府後的巷弄,軍人擠滿酒吧街,政商名流則在豪華酒家宴飲。甚至還有蛇湯店與藥房,專門提供各種「補身」的產品,構成一個完整的情慾經濟鏈。

  到1980年代後,隨著城市東移與經濟起飛,鹽埕逐漸式微,卻也因空間老舊與分佈鬆動,孕育出同志社群的地下地景。愛河河岸、巴士站巷弄、失敗的地下街工程,都成為男同志的秘密聚點,或被稱為「公司」。也有同志桑拿、酒吧與影城,構築出另一張隱形的社群地圖,靠口耳相傳與秘密出版物流通。

  然而,進入2000年代,高雄市政府推動愛河整治與城市「美化」,這些空間大多被迫消失。最後的合法妓院「喜樂宮」在 2003 年關閉,市場、戲院與紅燈區被清空,換上乾淨的綠地與公園。

  這段歷史讓我們看見:

•美化的一體兩面往往扣連著抹除,所謂的「改善環境」,常常是把勞動者與邊緣群體徹底清掉,換上能出口銷售的城市形象。

•情慾地景是城市發展的底色,無論是殖民統治、美軍影響、本地經濟或同志社群,都在這片街區留下過痕跡。

  國外常用「紅燈區」來指涉性專區,但在台灣歷史語境裡,其實應該叫「綠燈戶」。這是因為舊公娼制度下,政府規定場所必須點亮綠燈作為識別。例如,高雄市府後方的地區就是過去集中綠燈戶的典型場域。

  另外,1970年代曾因外交需要而動用情慾工作者服務外國元首,甚至演變成跨國婚姻;而在日治時期,本地漁民則以集體罷買迫使業者妥協。這些片段顯示,性產業空間從來不是單純的消費場域,而是不斷交織語言、權力與階級角力的政治現場。

  從這三場高雄的學習中可以看到:法律條文的模糊如何規訓身體,夜生活文化的轉型如何折射城市與經濟的流動,而鹽埕情慾地景則在不同政權與時代下被塑造又被消音。這些經驗說明,性與情慾並非城市的附屬,而是制度與社會秩序運作的核心。

  對性勞推而言,保存這些歷史並不是為了懷舊,而是要把它們轉化為運動的養分——揭露語言與制度如何製造不平等,確保被邊緣化的群體能發聲,並在未來的運動中成為共同決策者。

  最後,感謝所有參與這次活動的夥伴,讓討論更有厚度、現場更有火花。性勞推一直依靠社群支持而存在,也希望未來繼續有更多人同行,成為運動前進的重要推力。